生命尾章”——最后的光

 

唐相春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

 

生命就像无法轮回的四季,春日朝气,夏日绚丽,秋日沉淀,冬日静寂。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患有恶性肿瘤、阿尔兹海默病等不可治愈疾病的老年人逐渐增多,当病情恶化,已经到了不可治愈阶段,死亡不可避免。患者将怎样走完人生最后这一程?教科书里说,胸外按压30分钟,采取一切抢救措施,全力抢救,除非患者家属放弃……似乎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直到刘大爷的事情发生之后,我开始反思,生命的尾章——其实还有其他选择。

“快,叫郝教授过来!”9床刘大爷又不好了。我来的时候,他就已经住在里面了,就在刚才,突然出现心率增快,呼吸费力,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呼吸困难,氧疗支持也已经从之前的面罩吸氧改成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且氧浓度越来越大已具备床旁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的指征

家属就在ICU门口,郝教授已经过去和家属沟通,出乎意料的是,刘大爷的两个儿子没有半分犹豫的做了决定拒绝插管并很快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事情发展到这里,难免会让我想到之前工作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各种患者家属,心里不免刘大爷的两个儿子有了些负面的评价。

郝教授尝试跟呼吸费力的刘大爷沟通,和他商量做清醒俯卧位,虽然很难受,但刘大爷可能出于对即将插管的恐惧,行动上十分配合,清醒俯卧位1分钟不到,氧饱和度就从88%上升到97%,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心率也慢慢下来了。第一次清醒俯卧位因为刘大爷的高度配合,坚持了5个小时。但是,作为专业医护人员,非常清楚,拒绝进一步的高级生命支持治疗,长期的慢性缺氧可能会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可能造成恶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

晚上刘大爷的小儿子进来探视,看到刘大爷的情况有所好转他很开心,说要和医生一起争取创造奇迹,在这一瞬间,我好像也相信了奇迹可能发生。是的,不可否认,清醒俯卧位是现在这类患者最经济实用且有一定效果的治疗方法,目前指南均建议应趴尽趴,每天俯卧位时长应大于12小时,但俯卧体位需要清醒患者的高度配合,绝大多数清醒患者均不能耐受长时间的俯卧位。刘大爷也不例外,接下来的几天里,刘大爷每天能耐受的俯卧位时间也在逐渐减少,从之前的5个小时减少到最后只能趴2个小时,氧合也只在俯卧位的时候略好些,正常体位下氧合越来越差,炎症因子等指标越来越高,肺上的病变也没有改善……

那天早上,刘大爷病情进一步恶化,呼吸困难、心率快、氧饱和度低、烦躁不安,无创支持吸纯氧也无法改善,郝教授再次与家属沟通,家属仍坚持拒绝插管,说不插管之前大爷在家的时候开家庭会议和他们商量共同的决定,他们尊重老人家的决定。经积极抢救后心率、血压暂时稳定,但氧饱和度始终无法维持……刘大爷还是走了,两个儿子在床边陪了很久,当儿子们问到他还有什么要说的时候,我隐约听到刘大爷隔着呼吸机面罩说出的是不插管三个字……

.....回忆一下刘大爷70多岁的老人,我没有见到健康状态下的他也没有见到刚入院时的他,我见到一躺在重症ICU床上,被疾病折磨着、弱的、呼吸费力的老大爷。据家里人讲,刘大爷平时身体还算健康,当过兵,十年前装了个心脏支架,也没发现其它什么基础病,脾气挺倔,在家里比较有威严。治疗过程中,因为持续扣着呼吸面罩,语言交流很困难,只要刘大爷状态还可以,看到医生查房时,总会右手比一个标准的军礼。对我们的治疗也非常配合,摆体位、穿刺、有创操作这些,再不舒服都会点头对我们表示感谢。他唯一的一次和我讲过一段完整的话是在他有次状态不好的时候,他急切的想脱掉面罩说些什么,为了避免他情绪激动引起缺氧加重,我短暂的摘掉了面罩。刘大爷费力的跟我说:麻烦你把我的儿子们和孙子孙女都喊过来,我想和他们说说话。”刘大爷有两个儿子都是人到中年,在我们眼里有点像暴发户,穿着像,说话方式更像不要考虑钱的问题药用最好的医院没有的药我们出去买,我们有门路把药用重些。果然他们总能搞到了一些目前紧缺的、可能会对病情有点帮助的支持药物。在刘大爷的治疗过程中,这些紧俏的、可能有用的昂贵的药物全程都没缺过。

总能随时在监护室外面的走廊里见到刘大爷的小儿子,我早上上班时他在门口,我晚上下班时他在门口,我夜班半夜他在门口,有一天忍不住,很好奇的问他:你是一直守在这里吗?你住哪里?他说:我住车里,车停在楼下医院停车场,我父亲住院快两个星期了,我一直睡在楼下车里。我告诉他:你可以不用这么辛苦的,医院附近找个旅馆住下,有病情变化需要沟通时,我们会给你打电话通知你,你看这监护室外面除了你没有其他家属在这里守起的。你整天守起也没有必要。他却说:守在这里安心些,而且他能看到我,经常在和我招手。我站在门口看向监护室里面,9床离监护室大门虽然很远,大概快有二十米的距离,但正巧是正对着门的,从门外模模糊糊能看到躺在床上的刘大爷。虽然ICU有定期的探视时间,但刘大爷的小儿子还是每天守在监护室门口,等待有人进出监护室时透过短暂打开的大门关心着他的父亲。刘大爷走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跟我们说:感谢你们的付出和努力,你们尽力了,我们也接受这样的结果,我们没有什么后悔的。

是的,是每一位患者都愿意插管抢救吗?当我听到家属拒绝插管时,内心给大爷的儿子贴上“不孝顺”的标签。“不插管”就是不孝顺?儿子们尊重父亲的意愿,让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完成其心愿,给父亲留下了生命最后的尊严,安然逝去,体面的跟这个世界道别,享受了生命最后的美好。现在明白“不插管”才是儿子们对父亲的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顺啊。

生只有一次,死也只有一次。尊重生命,善待死亡。所有经历,教我成长。医患共同决策,尊重患者意愿。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首乐曲,有的徐徐婉转,有的激情高昂,有的戛然而止,有的缓缓落幕,在人生的尾章,你将选择留下怎样的乐章?

夜里,凝望天空,你们都住在一闪一闪的星星上,那是你们最后的光。